最新网址:bi xiasheng hua.c o m 所有文官对此都非常郁闷,水师太过强大了,不仅其权责囊括所有大唐领海,其势力更是横行天下,无论任何政令只要涉及大海就绕不过水师、绕不过房俊,若无房俊之允准,大海就是文官的禁地,一道政令也不可能施行。

眼瞅着自己这边筹谋多日拿出的策略可以将岭南逐步收归中枢管辖,结果房俊横插一杠便将胜利果实攫取过去,在场所有文官都好似嘴里被塞了一把黄连,又苦又涩……

却也无可奈何。

毕竟水师只能在水面上称王称霸,总不能上岸吧?

而只需撬动冯家的统治根基,其势力将会沸汤泼雪一般迅速消融,空下来的巨大利益空间足矣让文官吃到撑,至于海面上的利益就让水师分润一些吧……

……

李承乾目前致力于“平衡”,这是他从太宗皇帝那里学来的为君之道,无论庙堂还是地方都要处于“平衡”之状态才能让各方不得不依仗于君王去压制对方,如此君权才能得以彰显,否则一家独大将会直接挑战君权,这是万万不可出现的状况。

隋炀帝当年便是丧失了对于地方平衡之掌控,不得不借助于东征高句丽来削弱各方势力、希望重新达到文帝时期之权力平衡状态,最终却因为关陇门阀之背刺、江南士族之离弃而根基倾颓、帝国崩塌……

前车之鉴,不可不慎。

“既然诸位爱卿都同意设立广州市舶司,不知何人能胜任提举一职?”

“陛下明鉴,民部郎中苏良嗣或可胜任。”

“苏良嗣?”

唐俭道:“此子出身武功苏氏,乃皇后族弟,其父巴州刺史苏世长……少年老成、才华卓越,可堪大任。”

李承乾点点头:“既然是莒国公推荐,想来定有过人之处,不过还需经由吏部铨叙之后才能履任。”

皇帝自然可以任免此等五品官员,不过按规矩是要吏部提请、皇帝任命的,他不打算在这点小事上坏规矩。

唐俭颔首:“正该如此。”

房俊道:“微臣举荐万年县令来济,此人出身名门、才干卓绝,且心思细腻、行事谨慎,此番协助微臣处置长安城内事务很是得力,当外放予以栽培,他日定成帝国柱石。”

“来济吗?朕对此人也颇为看好,附郭京城却能做到游刃有馀,才能确实不凡,可。”

市舶司提举一般为两人,所以多举荐几个人也没错。

况且房俊“识人之明”早已享誉朝野,经他简拔、提携之人各个成才,李承乾也希望帝国多几个有能力、有才华、有干劲的青年官员,否则各个都如同贞观勋贵那般好逸恶劳、耽于享乐,则国将不国。

刘洎没想到房俊居然还要在市舶司提举插一手,难道默契不是市舶司归我、水师提督府归你吗?

可陛下已经发话,他不能直接反驳,遂偷偷碰了唐俭一下。

唐俭心领神会,忙道:“来济未然颇有才能,可万年乃是京畿重地,县令已然是五品,若将来济远调广州依旧任职五品,难免有苛责之嫌,况且若是来济远赴广州又有谁来继任万年县令一职?”

他与房家父子交情甚笃,可现在不是论交情的时候,文武双方天然利益相悖,他必须站在己身利益这一边。

房俊早有腹稿,应对道:“礼部员外郎李安期如何?”

刘洎被噎了一下。

李安期之父乃当世大儒李百药,前隋之时辅佐太子杨勇,入唐之后又一度为李承乾之太子右庶子,为人耿直常直言犯谏,贞观五年之后便幽居府邸潜心著作,士林之中声望卓著、俯仰之间桃李芬芳,四海名流、莫不宗仰。

今日朝堂之上诸多官员,或多或少都受过李百药之教会、或远或近都与其有些瓜葛。

李安期本人机智精敏、才学精深,性情沉稳、人缘极佳,风评极好。

如果刘洎此刻反驳李安期继任万年县令之职,朝堂上下那些受过李百药恩惠的官员们将会群起弹劾,刘洎的官声必然遭受致命打击……

刘洎瞅了一眼唐俭,然而这回唐俭却闭口不言,不肯充当他的马前卒了。

论亲厚,唐俭与李百药可比跟他亲近多了……

“李安期……不错。”

刘洎只能捏着鼻子忍下,心里很是郁闷。

原本增设广州市舶司乃是中书省这些时日集思广益想出的办法,除去向陛下陈情的那些理由之外也想趁机拉拢、提携一批人,孰料不仅使得军方凭空多出一个广州提督府,就连市舶司提举也丢了一半,最关键李安期虽然属于文官一系,但得了万年县令却并不会感激他这个中书令半分。

自己殚精竭虑辛辛苦苦,却好似给房俊做了嫁衣……

……

自武德殿出来,由承天门出口,刘洎瞥了一眼同行的唐俭,略有不满:“莒国公先前为何不驳回房俊的言语?我是中书令不好御前与其争执,莒国公却是无妨。”

唐俭苦笑一声,低声道:“我知中书令乃是为文官谋福祉,可李安期毕竟不同旁人,李百药已然缠绵病榻半年多,药石无效、回天乏术,或下明日便能传来薨逝之消息,此等情形之下你让我如何反对李安期继任万年县令?于情于理,无可辩驳啊。”

刘洎愣了一下,李百药府上素来闭门谢客,除去唐俭这样的老友时而前去拜访之外,外人很难进门,对其家|天才一秒记住 言情小说 s23us.c o m中变故一概不知。

他也明白过来,唐俭这番话不仅是说他不忍在李百药弥留之际阻拦其子上进之路,而透露出来的另外一层意思,则是既然李百药已经药石无效、回天乏术,那么李安期这个万年县令继任与否又有什么关系呢?

大唐有丁忧制度。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也推崇以孝治天下,进而衍生出丁忧制度,到了隋唐时期丁忧制度已经很完备。规定官员在遭逢父母或祖父母丧事之后必须丁忧离职,回家守丧二十七个月,期间不得参与任何公务活动。

不仅如此,“诸闻父母若夫之丧……丧制未终,释服从吉徒三年”,如果守丧期间脱下丧服而穿上吉服,是谓“释服从吉”。“释服从吉”就标志着提前结束守丧,这种非礼不孝的行为严重违背了主流道德观,因此处以徒刑三年的重罚。

诸般规定极为繁琐细致,一旦有所触犯,则仕途生涯基本终止。

当然,“忠孝难以两全”,当尽忠王事与自身孝道相悖之时,为免重要官职因为丁忧而出现混乱便有了“夺情”之规定,一些担任朝廷重要职位的官员在遭遇“丁忧”之时会由皇帝提别批准其在处置完丧事之后继续履任。

可区区一个万年县令算什么重要职位?皇帝也不可能为这样一个五品官员“夺情”……

刘洎笑着摇摇头,拱手与唐俭道别,看着对方登车之后吁了一口气,但凡能在官场上混得长久的都不简单,越来越妖……

*****

御书房内,内侍将几样精致的小菜、两碗白米粥、一小壶黄酒摆在靠窗的矮几上,两张矮几的菜式一模一样,李承乾与房俊相对席地而坐,一同用膳。

黄酒只有三四两,晌午时候不能贪杯以免影响下午公务,饭菜都吃得干干净净。

带到内侍收走碗碟、沏上茶水,李承乾端着茶杯呷了一口,笑道:“二郎素来聪慧,这回却被刘思道给诳了一回。”

大抵是甚少见到房俊吃瘪,现在被刘洎耍了一回,让他很是开心。

房俊不解:“陛下此言何意?”

李承乾道:“前两日礼部送来一个折子,意思大抵是李百药已经缠绵病榻多时,现已陷入昏迷人事不知,药石无效、时日无多,奏请提前给其拟定谥号。”

房俊愣了一下,叹气道:“李百药当世大儒、天下之师,博学多才、性情耿直,吾辈之楷模,如此仙逝实乃帝国莫大之损失。”

明清以前,但凡可称之为“大儒”者,基本可以与“质朴少欲、笃志于学”、“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基本都是当世楷模、人品保证。

李百药“大儒”之名更是实至名归,如此人物薨逝,于儒家、于帝国、于天下皆可为损失。

李承乾奇道:“二郎只是感慨惋惜李百药即将辞世,却毫不在意被刘思道诳了一会?一旦李百药薨逝,李安期势必要归家丁忧,这个万年县令便又落入刘思道手中。”

“区区一个万年县令,与大儒薨逝相比何足道哉?况且微臣之所以举荐李安期并非意欲掌控万年县令,单纯只是不满刘洎而已,此人才干卓越、心思敏捷,朝堂之上鲜有与之比肩者。只不过心胸狭隘、格局不够,或可为一部堂、却不可为国之宰辅,太宗皇帝当年只将其带在身边充当秘书却不准其置身朝堂,可见是识人之明。”

李承乾笑容黯淡下来,太宗皇帝有识人之明,孤儿不准刘洎置身朝堂,朕将他推上宰辅之位岂不是正好相反,识人不明、糊涂昏聩?

最新网址:bi xiasheng hua.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