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孝文帝功绩

【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

【军事成绩:平贵族反叛之乱,南伐齐国惨胜。评价C级,得两分。】

【制度建设:实行均田制、建立三长制、推行俸禄制、变革租税制、改革百官秩品、分正从九品。更胡衣、禁胡语、改汉姓。评价A ,得四点五分。】

【外交策略:无外交,基础评价D级,得一分。】

【民生经济: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产量增多,畜牧得到发展。评价C ,得二点五分】

【用人识人:任用李彪、李冲等人改革汉化、修撰国史。以姓族取士。评价B级,得三分。】

【后世影响:孝文帝中兴,从游牧文明转变为农耕文明,加速民族的融合,开隋唐之制的前兴。评价A级,得四分】

【总分:十七分】

……

{元宏的全面汉化补丁真的太狠了,鲜卑据北几百年直到今天史书上没有一页文字是用鲜卑语记录的。甚至,至今没有定论鲜卑语到底是用什么文字书写的。}

{强行让胡人穿汉服,这不是胡人版的剔发易服吗?我要是北方六镇人,我也跟着反。(无语)}

{六镇反是因为他们汉化后没捞到好处,跟胡服没关系(无奈)}

{我觉得我们站在后人的角度批评孝文帝改革采用门阀制度造成北魏灭亡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孝文帝当时根本没得选择。}

{他从小长大耳濡目染的“汉族先进文化”都是和门阀士族联系在一起的,那时北方的汉族文化全靠士族家传维持,汉人普通老百姓连活着都费劲,何谈保存文化?}

{而且大批百姓就是靠投靠豪族成为部曲和佃农才能生存下来。}

{孝文帝就是想让他们拓跋家和他身后那群鲜卑贵族能加入汉族门阀,成为和他们一样“高贵”的门第,他不可能,也不会选择别的路。}

{你不改革,你就在中原待不下去,你改革了,伱就变成中原了,就没有你了。}

{变成中原就是|天才一秒记住 言情小说 s23us.c o m更大的你,这是只做鲜卑人的皇帝,还是做全天下人的皇帝的区别。}

……

大汉,

“萧何,你怎么看。”

临华殿外大摆宴席!

刘邦吕雉高坐上位。

萧何、张良、刘盈坐在下首。

听到刘邦的问询,刘盈停下箸看向对面面色平静的丞相,而坐在萧何旁边的张良则神游太虚。

“回陛下,以姓族取士乃亡国之基。”

萧何也停下手中的箸,拱手而道:

一旁的张良嘴角为之一抽又转瞬按下。

这一股子纵横雄辩的味道!

不对劲!

刘邦心里有些诧异,随即来了兴趣。

“丞相何出此言?”

萧何抬头看向刘邦沉声道:

“以姓族取士,那是不是说高官之位从此之后只能由“姓族”的子弟来担任了?”

“不在“姓族”之列,或所属“姓族”地位低的人,从此之后是不是就只能担任较低的职务?”

“陛下,自古才德之士要从天下去尽取,而此等行为却是限制与一家一地。”

“违背了取才的原意,取才重点不是应该在才上,选拔有才能的人为朝廷所用吗?”

“但这种制度却是在考虑才之前,先考虑出身,让少数几个指定的姓族里出来的“才”才算数。”

“孝文帝的改革,是将鲜卑贵族与汉人门第贵族结合起来形成了新的贵族,但把整体的鲜卑分割成了‘豪强’与‘百姓’。”

萧何捋着白须朗声道:

“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

“孝文帝太过急躁了,应先将鲜卑内部有区分的逐渐汉化,然后在全盘汉化。”

“操之过急必将埋下动荡不安之因。”

刘邦点头听着,越听越不对劲。

这老小子是不是在拐弯骂我呢?

不就是让你多处理处理政务,然后造造纸,顺便设计一个统一的发音吗!

这么小心眼?

狐疑的看着萧何那一脸正气的表情。

“所以,陛下,臣请陛下另寻能者担任丞相。”

张良眼皮一跳。

来了!

刘邦眼睛一眯。

“丞相啊,那司马懿七十多岁还能上马征战,你才六十二,现在就退,早了点吧?”

萧何完全不怕那暗戳戳的指责,你摆明了拿我当牲口用!

老夫都土埋眼睛了!还惯着你个老混蛋!

“陛下不见诸葛丞相累死于五丈原?”

刘邦一噎,随即瞥向旁边的吕雉,挑挑眉。

‘开口啊。’

吕雉端起酒爵,斜睨一眼。

‘自己想办法去。’

挂起笑脸,刘邦端着酒爵走下来一屁股坐在萧何身边,搂着萧何肩膀大声道:

“老萧啊!你可不能走!大汉需要你!朕需要你!”

萧何被刘邦怼着耳朵的大喊震得脸色扭曲,开口道:

“臣年事已高,实在有心无力,且造纸之事已有眉目。”

刘邦不由眼前一亮。

萧何暗自冷笑,继续道:

“大汉内政之事只需按部就班即可,不需老臣继续尸位素餐,而言语同声之事,陛下也需找一位精通七国语言之人,且于六国故地也颇有声望之人来推行下去。”

“所以……”

萧何、刘邦,同时看向冷汗都要流出来但依然云淡风轻的张良。

“臣推荐留侯担任丞相,行言语同声之政,而臣就好好钻研造纸这件颇有眉目之事。”

刘邦有些意动。

自返老还童后他已完全不担心这帮老人会对大汉有不利之事,所以他才想让萧何多“发光发热”。

但萧何老了也是事实。

万一哪天活干的太多突然猝死了,有丹药也白搭了!

但张良……

这老小子一天天潇洒的不行啊!

不行!

大汉不允许比朕还潇洒的人物!

“子房啊,你意下如何啊?”

一屁股又坐到张良旁边用同样的姿势搂着张良,刘邦举着酒爵呲个大牙问着。

而一直双目微闭的张良则如恍然惊醒一般,大声道:

“陛下!你说什么?!臣如今眼花耳聋!听不清楚!”

萧何身体一僵。

我当初怎么没想到这个说辞呢!

不过……子房啊,你失策了!

一旁的刘邦笑着磨牙。

行,跟乃公来这招是吧?

看到张良案桌上的肉羹和烤肉,刘邦突然“大惊失色”道:

“糟了!忘了你牙口不好,咬不动肉了!”

随即抓起烤肉放进嘴里,一边嚼着一边说道:

“乃公嚼碎了给你!”

说罢作势要吐出嘴里的肉糜。

“啪!”

一只苍老皱皮的手捂住刘邦的嘴。

“臣答应了。”

张良看着刘邦正色道。

这个流氓真的会吐出来然后往我嘴里硬塞!

“咕噜!”

刘邦把肉吞下去,随即拿开张良的手。

咧着大嘴,举着酒爵。

“朕敬丞相一杯。”

一旁的萧何也咧着没几颗牙的嘴,同样举着酒爵。

“臣也敬张相一杯!”

张良板着老脸,举起案桌上的酒爵。

这两个混蛋。

……

大汉·文帝时期

刘启惊讶看着后世评价,疑惑道:

“这孝文帝改革改的挺好啊,怎么还亡了?难道说不改革就不能亡了?”

一旁的刘恒看着后世里的评价不置可否。

“拓跋宏的改革是自上而下强制推行的。”

瞥了一眼刘启,继续道:

“甚至是以太子为代价来激烈改革。但他得到了什么呢?”

“他获得了北方汉人世族的支持。”

“鲜卑胡人虽然凭借武力在北方建立政权,能统治这些世家大族,但这些世家大族表面配合统治,内心里却不可能真正合作。”

“但拓跋宏通过正祖宗,朔本源,改爵位,明品级,从生活、文化和血统等方面对鲜卑人进行全面汉化。”

“顺利完成了以他为首的由近亲皇族与汉人大臣组成的全新北魏统治的规划。”

刘恒望着天幕里的评价,淡淡道:

“他的改革没有错,但后续错了。”

刘启想不通,后续错了?哪错了?

他这么想的,也这么问的。

“拓跋宏重新确立了权力的分配,拉拢了大批汉门高族,让改革统治基础变得更大也更稳固。”

“这从他可以短短旬月之内商议出台,并推行改革政策且顺利实施,就能看出来。”

刘启点点头。

“阿父,这不是很好吗?”

刘恒也点头。

“是很好,但你有没有想过,除了这些世族与贵族,有一部分人被忽略了?”

刘启想了半天,无奈道:

“我想不到。”

看着一脸挫败的刘启,刘恒也不绕弯子了。

“这部分人就是戍边将士的利益。”

刘启听得一愣。

刘恒则看着天幕,轻声道:

“都城平城接壤柔然,不可能无重兵把守。”

“而从平城迁都到洛阳,加之各种政策,都严重忽视和损害了这些原本护卫王城的戍边将士们的利益。”

“本来是首都禁卫军的将士瞬间成了地方杂牌,名号降低伴随的必然是待遇的降低和不停的歧视轻视。”

“这些将士的失望不满与愤怒可想而知。”

“所谓的六镇反,也许就是这部分将士的不满发泄出来了吧。”

“毕竟,越求其‘名’,就越失其‘实’。”

……

北魏·孝文帝时期

“不可能!”

“六镇怎么可能会反?”

拓跋宏实在不能相信天幕里的信息。

六镇是为了防范柔然侵扰而设置的,而派驻在六镇的防卫将领,大部分都是鲜卑贵族!

他们怎么可能会反?

深呼吸一阵,拓跋宏细细记下天幕里每条评价,然后收好天幕降下的“华宝强身百病全瘥健体丸”

“诏左仆射、大将军长史进宫。”

……

感谢“五月_Ea”大大的打赏!

今天才知道《天罡传》出了,推油图那个太搞了!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s23us.co 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2.s23us.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