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的平静,最终在将近年关时,被那一声钟响所打破。

这天回来时,赵山川的眉眼间就带着些说不出的忧虑。

乔锦欢刚端了菜出来,就听得他在外头轻叹口气。

仔细一琢磨,心里就有数了。

“愁什么呢?”

乔锦欢拉过他的手轻笑着问。

赵山川顺手就捏住乔锦欢手腕,心情这次轻快些许,一边解释道:“我们电子厂最近在裁员。”

“裁员?这话怎么说?”

“效益不好。”

赵山川拉着乔锦欢坐到饭桌前,“上次我不是跟你聊过,我们电子厂没了军工的订单,眼下又找不到别的单子,赚不到钱,所以厂长就决定裁掉一些工人。”

“你在名单上?”

“我不在。”

赵山川现在大小也算是个领导。

就算厂子里要裁员,第一批也轮不到他。

乔锦欢也没把这事儿放心上,只笑道:“那你叹什么气?快吃饭。”

“我现在是不太看好电子厂。”

赵山川先夹了一筷子肉给乔锦欢,“这两天我一直在琢磨,你读书多,你听听我想的对不对?”

“之前大家都说国企的工人是铁饭碗,这两年我却眼看着各大工厂裁员都裁了好几批,还有不少工厂关门倒闭。”

“我们厂,我看也离倒闭不远了。”

“但这些年我又发现,各大工厂也有被人承包的,还搞得有声有色,钱都能往自己腰包里赚。”

“上头呢~也没发话。”

“我寻思,这只怕是一个信号,你说我能不能把我们厂给弄到手?”

“我们厂其实实力是有,就是没单子,我想转换一下思路,去洋人那边弄点好东西进来……”

乔锦欢:……

哟~

不得了~

开始长脑子了?

别说,还真别说,赵山川这几句话,还真是说到点子上去了!

可不嘛~

现在只是个苗头,等再过几年,外头一开放,贸易经济一搞,啧~

一大批抓住时代风口成为领头羊的人物就会出现。

乔锦欢之前还琢磨着,过段时间提点提点赵山川,没想到他自己脑子竟然转过来了!

“川哥,你真聪明。我觉得你说的太有道理了!”

乔锦欢笑吟吟的,张嘴就夸。

“哪有。”

赵山川还有点不太好意思,“我也是经常听爸说他们报社那些消息,跟爸聊才想到这一出的。”

“我觉得你说得对,这厂我们可以拿下来!”

“不着急。等厂子真开不走了,我们再做决定。”

赵山川眼眸微动,“这段时间我先看看能不能弄到点高端技术,不然厂子到手也没用。”

“不就是高端技术吗?”

乔锦欢唇角微勾,“川哥,你忘了我干什么的了?”

赵山川愣了愣,有些没明白她的意思。

见他久不说话,乔锦欢才‘哎呀’一声,半带责怪半带风情的瞪他一眼。

“我的意思是,你要的技术,说不定我能给你弄来。”

赵山川这才恍然,“是了。你可以找你那些老师……”

他根本没想过乔锦欢。

毕竟乔锦欢也才刚大学毕业不久,还在考研。

他指的那些外国佬的技术,都是很高端的,比如什么彩色显像管、晶体管、集成电路之类的。

乔锦欢大学里的那些老师,指不定还真有点研究。

乔锦欢也没跟他解释。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聊着。

越聊,赵山川越觉得这事儿有搞头。

他现在已经不甘心只是在电子厂里任职一个小领导。

这首都的花花世界,已经将他内心的野望都激发了出来。

他想奋进,乔锦欢自然乐意。

只不过眼下,得等一个好时机。

这时机也来得很快。

就在年关放假前不久,厂子里已经没多少活要做,停工近在眼前。

甚至连工人的工资都欠了一部分。

厂长也放了风声出来。

赵山川就过去聊了几句,最终得到一个数字——二万二。

一年的承包金额,二万二。

这真不是个小数目了。

但话又说回来,二万二承包一个国有的工人上干的电子厂,又已经算便宜的了。

要不是因为电子厂欠债,又没订单,哪有这样的低价钱?

赵山川想了很久,又跟乔锦欢商量之后,还是决定要干!

只是这钱……

赵山川扭头就找上了乔栋梁。

年三十那晚上,两个大男人单独聊了很久,烟都抽了半盒。

毕竟是关乎整个家未来发展的大事。

由不得两人不慎重。

走的时候,乔家除开生活必须外的存款,都到了赵山川兜里。

“这回真是,赌上了。”

瞅着两人离开,乔栋梁缓缓叹出口气。

“孩子还年轻,让他们出去闯闯。钱这东西,再赚就是。”

乔母在旁边劝着,眉眼含笑,“再说,你自己不也觉得可行,才会把钱给山川的吗?”

也是。

乔栋梁很快也想明白过来,低声念道:“赵山川这小子,最好是对锦欢好点!”

他们乔家,对赵山川那可真是顶好的了!

最后可别喂出个白眼狼来!

“瞎说什么。”

乔母轻拍了下他,“人山川对锦欢还不够好啊?我瞧着,都快把锦欢宠得没点儿规矩了。”

乔栋梁没应这话。

老两口的这点子小担忧,乔锦欢和赵山川自然不知道。

他两现在忙着搞事业呢。

赵山川很快就把厂子承包下来。

乔锦欢给了他集成电路和一些电子元件的技术。

由于这些技术,比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最好的技术还要更好一点点,也就此成为了抢手货。

产品一面世,就接到很多军工订单。

不仅如此,甚至还接到了很多来自大洋彼岸的订单。

去年还死气沉沉的厂,今年瞬间爆发出非一般的生命活力。

在许多厂走下坡路的时候,他们厂逆风翻盘,钱也是一大笔一大笔的往回赚。

甚至还扩张了。

短短半年时间,赵山川先后盘下三个大厂。

钱生钱,钱来钱。

到年底,赵山川俨然是鸟枪换炮,腰包老鼓老鼓了!

当初楚河开进赵家村那辆让他震惊羡慕的小汽车,而今他自己也有了一辆。

笔挺的西装、特供的烟酒……

谁也没料到,只是一年而已,赵山川就实现了经济自由、阶层跨越!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kxstxt。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bkxs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