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水辰走了,宝钗也不可以回薛家住着。

而且太后又病了,宫里膳食等的一应减少为太后祈福。宝钗虽住在宫外,吃什么也没人管着。但她原不是重口腹之欲的人,便是每日吃素也不影响什么。宝钗家中无事,想着去侍疾。可上面还有皇妃、太子妃,这般事情也轮不到她。只是偶尔给太后送两支针线,尽尽孝罢了。

因为太后病了,所以她们不再聚会结社。只是各自在各自的家中。宝钗想着许久没有看书,便想着去书房“寻书”。宝钗之所以“无书不知”皆因为这个爱好。只是后来因为要一心操持家计,把书给丢开了。这会子正闲,宝钗便到藏书阁“寻书”。

这“寻书”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只是闭着眼睛,扶着书架在书房走、待睁眼的时候,看到什么书就拿什么书看。宝钗这次看到的这本书关于牡丹花的故事集。

第一个故事讲得是武则天火烧牡丹的故事,宝钗很早前就看过这个故事,便只是略翻了一下。接下来是“吕洞宾三戏白牡丹”,故事中吕洞宾虽是为民除害,却让牡丹仙子被贬入凡尘,宝钗不太喜欢这个故事。最后一个故事牡丹仙点化痴公子,倒是有些意思。

相传宋朝时,一学子十年寒窗,终中状元,娶了尚书之女,又一路承皇恩官拜宰相。然而后来却因直言进谏而被罢职。百无聊赖之下,回到家乡。家人知道他被罢官,为了安慰他,便在家中种满了牡丹。

这宰相本就因为被罢官一肚子气,见牡丹开得又美又艳,更是不喜。且宋时人无论贵贱皆爱牡丹,他就愈发觉得牡丹俗气。趁着夜黑风高的时候将牡丹移栽到了坟山。谁知这牡丹到了坟山之上竟比在家中还开得艳丽了十倍。

那人本也是个爱花之人,不过是因为那时官场中受了气,便将气撒在了牡丹之上。这会儿见牡丹开得漂亮,心里又是爱得不得了。又悄悄地将牡丹移植了回来。

哪知这牡丹移植回来后,便只长叶子不在开花。那人因为怀念当时在坟山开的花,便日日浇水,小心照顾,可这花却始终不开。后来皇上下旨复用他,他却称病不去,只一心照顾这家中的花。

因为养花逐渐痴魔了,又无时间照顾家计,便渐渐穷了。在晚年,那人秋季弥留之际,托人将尸骨埋在花田下,祈求牡丹开花。果然那人死后,满园的牡丹都开了。那人却因悟了人间苦楚,成仙做了护花使。

宝钗觉得这故事没来由地熟悉,心里突突的。

当然她也有疑惑的点,为什么那人不再将牡丹移植回坟山?为什么皇帝复用他的时候他要生病?她觉得这个故事讲的一点都不好。却不知为何心里有慌慌的感觉。像是她自己曾亲眼看过以为痴心公子,数十年如一日地浇水,只为再见那时牡丹盛开的景象。

宝钗出了藏书阁,随便走走又来到了花园,看到开得正盛的牡丹,闻着馥郁的香气,便不再纠结这个问题了。

晚上宝钗叫莺儿到里间一起睡。这还是莺儿来到王府第一次和宝钗一起睡。以往别说一起睡了,天黑了宝钗就早早地打发她们出去了。莺儿还去打听没有其他丫鬟跟着伺候,幸而没有。不然她都要以为宝钗厌弃她了。

莺儿虽然未经人事,但是毕竟主子出嫁了。她也不可能像一张白纸一样。该怎么说,怎么做。薛母其实嘱咐了不少。只是她一直用不上。毕竟连文杏都看得出来王爷的眼睛里只有小姐。

不过她还是很想晚上贴身伺候的。自家小姐那个性子,不知道事怎样将王爷迷得神魂颠倒的。她发誓,她只是好奇而已。像这会子王爷走了,小姐跟无事人一般,没有半点思念之意。仍是每日该做什么做什么。和王爷在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

莺儿虽好久没有晚上在宝钗跟前伺候,却没有半点疏忽。宝钗快睡了就急忙帮她铺床。

宝钗看到正在铺床的莺儿陷入了沉思,幸而王爷是春末走的,天气已经转暖了。若是冬季的时候,没有他暖被子,她该怎么睡着。

宝钗不仅记住了水辰的温度,还记住了他的气味。他身上又一股冷冽而干爽的味道,说不上好闻或不好闻。就是很普通的味道。但是闻到这个味道,就知道是他来了。

宝钗这几日都习惯睡在之前王爷睡过的位置。他在的时候觉得太稠密了,不在的时候又开始想他了。然而宝钗是不会放任自己沉浸在那般消极的情绪之中,每日睡前又拿出针线来做了。

虽然王爷不在,但宝钗已经将王爷的衣服尺寸记在心里面了,这会子人虽然不在,做几件衣服也是没什么问题的。原本每日早早去睡觉的宝钗,在王爷不在的时候,又做针线做到了三更。

人在忙碌的时候就无闲顾忌其他的。宝钗现在白日里就做做针线,累了就去书库看一会子书,偶尔去皇宫给太后侍疾,时不时和过来的闫氏、宝琴聊一下天。日子也还算充实,宝钗也习惯了这般悠闲的日子。

宝钗正在房内做着针线的时候收到了封信,是王爷的。可王爷才出门不到一个月。这会子寄信过来的话,岂不是在半路上就开始写信了。宝钗虽然觉得诧异,还是忙打开信看了。

卿卿吾爱:

吾闻喜鹊得筑窝同巢,鸳鸯能比翼双飞。

可怜恩爱夫妻两相离。虽有余力表衷肠,苦无佳句寄相思。

承蒙天眷,得此贤妻。内外打理,无一缺漏。上下赞叹,无不敬佩。承蒙天恩,得此良妻。困有暖塌,渴有甜茶,饥有香馔,红袖添香。人生极乐,再无它求。

然卿嫁与我为妻,不得闲于母亲前尽孝,不得空与姊妹略叙闲情。夜冷天寒,为风霜所欺。繁花盛锦,为孤影见弃。夫深感愧疚,必当竭力早日复命。待到归来日,一解相思苦。

尺短情长,拙夫水辰落。

宝钗看着信上的内容,想起自己这段时间的恣意自在,不觉羞愧,红了脸将信叠了起来,又放回信封内。

莺儿问道:“王爷可有说些什么吗?”

“没说些什么,只是让我们看好家,别太辛苦了。”

“哦!”莺儿笑道,“王爷真有心,我看着些说得看家之类的话,都是假的。是怕我们夫人想他了。”

当然是假的,水辰根本就没提管家的事情,他对宝钗是一百二十个放心的。他只是怕自己离家久了,回来的时候宝钗都已经不记得他了。像这样的信他还写了二十几封,都等着按时送到府上。毕竟他要处理的事情十分棘手,到了可就没有闲情谈这些风花雪月的事情。

宝钗得了信像是得了定心丸一般。也不每日里早起晚睡了,只和王爷在的时候一个样。唯一不同的是她将这信压在褥子底下了。毕竟这个信对宝钗而言,还是太露骨了。跟在宝钗房里伺候的宝钗和文杏现在都认得字了,要是一不小心看到了到底不好。

闫氏一眼就看到了宝钗最近精神多了。

宝钗笑道:“现在早睡早起,自是比以前精神多了。”

“这就奇怪了,你家里又没有长辈,现在王爷又不在府上,家里不是你做主,你怎么还熬夜了。”

“不过是最近做的一件长裙,快要收尾了,就稍稍熬了一会儿。”

“我说嘛。我原来以为你没有精神不过是春困而已,没想到是这事。”闫氏笑道,“不知在下是否有缘见识一下王妃娘娘做的衣服。”

宝钗自是知道她是在说笑,“我身上穿的就是自己做的。”

“我之前就觉得这衣服上的花纹怪好看的。便想问你是哪买的。一想你家天南地北做生意的,又是京城没见过的

款式。定是你哥哥给你带的,想来我就买不到,索性就不问了。”

“虽说衣服不是买的,但这花样子倒是新鲜的。”宝钗便将那画着花样子的书拿给闫氏看。

闫氏看着书笑道,“这图案却是精巧别致,我看着都想再多做几件衣裳了。”

“你既喜欢,那就先拿去。我已经描了好些样子了。”

“这……”闫氏有些迟疑,“上次|天才一秒记住 言情小说 s23us.c o m的书,我都还没还你呢。”

“没关系的,你先拿去看。我又不着急使。”

“倒不是说看书的事情。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虽略长了你几岁,然而在诗词歌赋上,我确实不如一窍不通。”闫氏略带局促地笑了笑,“然这么些年在各家后院行医问药的,我也算是颇有些经验与心得。这治女儿本就和治男儿不一样。许多女子,纵使是事富家千金也得不到好方子来医治,总是被庸医贻误病情。我想……”

宝钗知道这后面的话必是惊天动地的,也不催促,就这般静静地听着。

“我想……我想把我这么些年行医的经历出版成书。”

“这是天大的好事啊。”宝钗鼓掌称赞。虽说闺中字迹不外露。可这医书不同于表情达意的诗词,它是能救人性命的良方。“倘日后她人遇到这样的病,也好行事。”

“可、可……”一向潇洒恣意,哪怕是在她和王爷面前都坦坦荡荡的闫氏,这会子突然变得支支吾吾起来了。

宝钗安慰道:“若是不想被人知道是你,另起个名号也就好了。”

“倒不是这个问题。若只是我的事,我连名字都可以不改的发出去。”闫氏苦笑,“可这涉及的病人多是闺中姊妹。我不能不在乎她们的看法。”

宝钗说道:“你也可以把她们的姓名隐去的。”

闫氏摇摇头,“这么做虽好,却仍有人心中不适应。她们原是信我才这般的。若是我将她们的病情与救治一五一十地写出来,我……”

“若是一个个地去问她们的意见呢?再写出来。”

“倒是问过一个了,不答应的。”闫氏想挤出个微笑,却把脸上的皱纹都挤出来了,“而且我这么问了,人家日后心里设防,便不愿意再找我来治了。”

宝钗是真心想帮她做这事,大包大揽了起来,“你先别问了,容我想想,这事一定有出路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s23us.co 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2.s23us.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