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 换成得病的是孩子也是一样。

或许有很爱孩子的父母,哪怕孩子得了再严重的病都不会放弃孩子。

可还有不少像林安阳这样,没事发生的时候, 他也会表现的很疼爱孩子。

可一旦出了事,或是损害了他的利益, 对孩子的感情也能很快就收回。

从对待继子林北平的事上, 蒋曼宁就应该看出林安阳是个什么人了。

只是那时候受益的人是她自己,看着林安阳为了她不认前头生的儿子,她心里只觉得甜蜜和满意。

现在轮到林安阳想要放弃生病的女儿, 再跟她生个健康的孩子, 蒋曼宁却只觉得愤怒和心寒。

以前林安阳对女儿表现出来的疼爱, 并不是假的,可女儿如今才病了多久, 他就开始不耐烦了。

林安阳嘴上说的好听,说想要再生个孩子,看看那孩子的肾能不能跟女儿配型成功。

可想也知道, 他这个说法并不现实。

女儿的病情经过将近一年的发展, 比刚开始发现的时候又严重了不少。

就算她真同意再生一个, 等备孕、怀孕、再到生下孩子, 最少还得一两年。

而且并不是说孩子刚生出来, 就能马上做移植手术。

刚出生的孩子身体那么弱, 器官也发育不成熟。

就算配型成功又如何,总不可能就那么把孩子拉上手术台。

至少要等到孩子再长大些, 器官发育的更好,身体抵抗力也更强了, 才可以。

不然怕是前面的孩子还没救回来, 后来生的就得先出事。

这样一来, 怕是又需要等上好几年。

以女儿林望月的病情发展速度,时间上显然是根本来不及的。

而且她疼女儿林望月是真,不代表就不疼自己生的其他孩子了。

真要把孩子生下来,配型也成功,她到时候真能舍得牺牲那个孩子么?

蒋曼宁对自己都很没信心。

更何况,就算她点头同意,林安阳也不见得会愿意,让孩子舍了一颗肾给姐姐。

而且做肾移植手术,并不说女儿的病就能百分之百好了。

万一女儿换肾后出现排异反应,病情再次复发,他们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在林安阳想来,他倒也不是马上就要放弃女儿林望月。

黑市上的肾脏他一直都在找,可是这并不耽误他跟妻子再生个孩子以防万一。

要是一直都找不到合适的肾脏,女儿林望月肯定是救不回来的。

没了女儿,他们夫妻俩总不能一直这么膝下荒凉。

要是女儿没生病之前,哪怕是为了自己的公职铁饭碗,林安阳也不会产生再生一个孩子的念头。

可现在女儿得了病,得的又是很难治好的肾衰竭,这正符合国家对病残儿的判定条件。

等女儿被判定为病残儿,他们夫妻即便再生个二胎,对公职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既然有继续生的机会,为什么不生?

以前的林安阳碍于蒋家,碍于蒋曼宁,从不敢提生二胎的话题,可这不代表他就没想过。

只是那时候条件不允许,想了也是白想,他这才从没表露出来。

越想,林安阳对生二胎的事就越上心。

而且女儿长大后总归会是别人家的,他们二胎要是碰巧生了个男孩,那可是再好不过。

只是让林安阳失望的是,自己才刚透露出一点想生二胎的苗头,蒋曼宁就跟发了疯似的指责他冷血自私,不顾女儿。

林安阳心中冷笑,他承认他确实冷血自私,不然也不能为了蒋曼宁不顾前妻生的儿子的死活。

当时他顺了蒋曼宁的意,没有去找那个孩子,她怎么就不说他冷血自私?

现在自己只是想再跟她生个孩子罢了,她就开始指责了。

她难道就不冷血自私?他们夫妻俩既然都差不多,那就谁也别说谁。

蒋曼宁不愿意继续生,林安阳也没办法,毕竟子宫是人家的。

不过他也不着急,女儿林望月的病要是彻底好不了了,蒋曼宁难道还能一直都不再生?

除非他们这日子不打算过下去了,不然就算是蒋家那边,也会催着蒋曼宁再生一个。

林知言还不知道,那对本应该恩爱无比的夫妻已经生了嫌隙。

中考结束后,利用漫长的假期,他又开始继续给老外们当导游的工作。

而且这回他运气不错,当导游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在华尔街证券公司工作的基金经理马特。

前不久阿美莉卡跟伊拉克爆发了海湾战争,不知道是不是获得了什么内线消息,马特在阿美莉卡准备开战之前,就大量抛售手中持有的原油期货。

在高点抛出原油期货后,转头又疯狂的买进股票。

等到海湾战争爆发,阿美莉卡开始了对伊拉克的轰炸,原先一直不断上涨的原油期货受此影响,一下子回落了三分之一,倒是各项股指全线飙升。

通过这次操盘,马特可是帮自己的顾客狠狠赚了一笔,自然也拿到了不菲的佣金。

等到海湾战争宣告结束,连续忙了一个多月的马特终于能停下来喘口气。

拿着巨额佣金,给自己放了个长假,开始全世界的嗨皮。

而华国,刚好就是他旅行的其中一站。

马特是个很爱自我表现的人,察觉到林知言似乎对他说的股市征战生涯很感兴趣,当即口若悬河的跟他说起了自己这些年的辉煌履历。

马特自从八十年代初从大学毕业,进入证券公司,先是经历了美股的大牛市,看着一个个投入股市的人赚的盆满钵满,又亲临了八七年的美股大崩盘,黑色星期一。

这场波及了全球的大股灾,可是让无数人赔的倾家荡产。

至今他还清楚的记得,隔天自己去证券公司上班时,刚走到公司楼下,就看到一个黑影从天而降。

嘭地摔在了他的不远处,迸裂而出的鲜血和脑浆甚至都溅到了他的身上。

他清楚的看到了死者的脸,发现这位曾经是他刚入职证券公司时,负责带领和指导他们的一位老前辈。

他记得自己当初刚进公司时,对方是何等的意气风发,被誉为整个公司里对股市嗅觉最敏锐的操盘手。

哪知道不过短短五六年,这位出色的操盘手就在这场大股灾中跌了个大跟头,手上掌握的大额资本都被彻底套牢。

而且他这么多年所赚来的积蓄,也被他加高杠杆全部投入了进去。

碰到股市突然崩盘,一夜之间负债上亿的他心理防线顿时崩溃,走上了绝路。

那段时间受美股全线大崩盘的刺激,无数股民和经营股票事业的人心理都变的格外脆弱。

因股市暴跌而不堪负债重压,进而精神崩溃,选择自杀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光是他所在的证券公司,这样的人就有好几个,其中还包括了他们公司的副总裁。

也因股市崩盘欠下巨额债务,在绝望之际,于办公室里举枪自杀。

马特大概是属于警觉性比较高的那种人。

他当时手上虽然也持有一笔不菲的资金,可在股市一派繁荣,大量游资逐利而来,在股市上疯狂抬高股价时,他心里忽然就想到了几十年前那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当时的人们也是这么疯狂的涌入股市,为股票的不断高涨而欢喜鼓舞,却不料一日之间股市风云变幻,狂跌超过12。

由此还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大量银行倒闭、工厂破产、工人失业,甚至还加快了二战的爆发。

马特因着这份警觉,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被不断高涨的股市刺激的失去理智。

而是在股票涨到一个超出他心里预期的价位是,选择了抛售。

当时马特手上的那些客户得知他竟然开始抛售股票,还愤怒的找到他算账。

哪知还不等客户动手,股市大崩盘就开始了。

在其他人为股市的崩溃陷入疯狂甚至走上绝路时,他的那些客户满心的愤怒瞬间就变成了感激。

而马特也因此一战成名。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任他,不再因为他年纪轻资历浅就拒绝他。

后来马特又经过几次成功操盘,帮这些客户赚了不少钱,所抽取的佣金比例也在不断增高。

这次的海湾战争更是如此,有着超高抽成比例的马特现在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

只要不作死的像他的同事们那样用自己的钱去股市冒险,他今后完全可以富足的过一辈子。

林知言看着眼前这位因屡次操盘成功,自信心明显有些过度膨胀的华尔街操盘手,眨了眨眼。

人类的贪婪往往是才是最难控制的。

马特现在还保有一丝理智,又有无数前辈血的教训在前,才能控制住不将自己的钱投入股市。

可等到他不断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其他人赚来大量金钱,而自己却只能从中抽取些佣金时,他还能继续维持着这样的理智么?

那些曾经自杀的顶级操盘手,起初肯定也是像马特这样想的。

可等他们在股市上屡屡获胜,总有一天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贪欲,抱着侥幸心理将自己的钱也投入进去。

然而再顶级的操盘手,也不可能每次都操作成功,总会有他们预想不到的黑天鹅事件发生。

林知言不知道这位马特的未来会如何。

是成为一位只为其他人打工的顶级操盘手,还是忍不住贪欲,将自己的钱也投入进去,然后在某次股市动荡中赔的倾家荡产?

这都不要紧,跟着马特的这一个星期,林知言一边带着马特游遍了首都以及附近的几个省市景点,一边听他讲了不少股市交易规则以及华尔街的秘辛。

大概是不认为林知言一个出生在贫穷落后华国的小孩子,今后有机会从事股票这个行业,马特在说这些的时候并没有什么避讳。

马特闲着无聊的时候,|天才一秒记住 言情小说 s23us.c o m还跟林知言说起了华国的股市。

自从建国开始,直到去年底,华国的股市才终于在沪市重新开市。

只是上交所虽然已经正式开业了半年,可在马特眼里,那不过就是小孩子过家家的笑话,十分的不规范。

等他们彻底发展起来,还不知道要何年何月呢。

首批在上交所挂牌的股票只有八支,这就是后来人常说的‘老八股’。

这几家挂牌的公司规模都不大,还是集体性质的企业,发展潜力上不好说。

不过在马特看来,多少还是有些交易价值的。

华国政府既然选择成立股票交易市场,那就肯定是希望股市能顺利发展起来。

短时间内,还是会为其保驾护航。

像刚开始出于稳步发展和抑制投机而设定的05的涨跌幅限制,就是为了这个。

只是股市本来就具有强烈的投机性,设置这么小的涨跌幅限制,可就没什么意思了。

因此没过多久,为了股市的正常发展,这个限制就被取消。

自打两个多月前涨跌幅限制被取消后,沪市的交易所就陷入了疯狂模式。

股指一路从九十多点强烈上攻,冲到现在的四百多点,整整翻了好几倍。

股票交易对如今的华国人来说还是个非常新鲜的事物,绝大多数民众对其都不怎么了解。

而随着买股票可以暴利赚钱的消息在华国传开,肯定有越来越多的人疯狂涌入,这只会不断推高那些股票的价格。

需要等到华国民众对股市规则了解的越来越多,热情开始消退,慢慢恢复理智,那些股票才会回到它们应有的价值。

预测到上交所的八只股票还会继续上涨,马特多少有些心痒。

可惜华国现在并不允许外国人参与股票交易,不然趁着在华国游玩的这段时间,倒是可以去给自己赚些零花钱。

对于‘老八股’的神话,林知言当然也是清楚的。

老八股这会儿,可是真正的一股难求。

因为炒股的人实在太多,许多人买不到股票,期间还连续出了好几次事儿,差点就闹出了人命。

要一直到明年,上交所又上市了五十支股票,才缓解了这种混乱状况。

哪知道却因此又催生初了大名鼎鼎的认购证事件,不少人靠着炒认购证发家致富,反倒是比买股票获利还要丰厚。

林知言既然知道现在买股票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当然要去沪市插上一脚。

他年纪虽然不够,无法亲自进行股票交易。

但早在上交所开放之初,就通过赵哥赵天瑞的手,将这一年赚来的三千多块钱全都拿去买了股票。

赵哥对刚开的股市也很感兴趣,只是他不像林知言那么胆大,一下子把存款全压了上去,只买了少部分。

还是后来股票持续上涨,他尝到了甜头,才又陆续买进不少。

林知言将所有的钱全拿去买了‘老八股’,知道之后的一年那些股票都会不断上涨,不会出太大问题,就没怎么多管。

却不知道赵哥受到上交所越发疯狂的氛围感染,玩股票已经玩的有些上头。

赵哥不仅将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投了进去,还发动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去购买。

等林知言知道后,冷汗都出来了,就怕赵哥彻底沉迷进去。

要知道股票可不是一直上涨的,这回是受到上交所刚开市的刺激,所有股票的表现才会这么不正常。

可等其他人热情开始消退,他们再继续投入进去那就成韭菜了。

索性时间还算充足,林知言还来得及劝说赵哥恢复理智。

这次的‘老八股’纯属特殊情况,今后可是不能再这样搞,不然还不得赔惨了。

而且林知言是知道国内股票市场水很深的,他也只打算在国内做这一波。

之后,他可不会再碰国内的股市。

林知言打算等再长大些,还是多朝港城那边乃至国外发展,去割资本主义的韭菜最好。

华国很大,景色也很美,可马特的假期并不是无限的。

因此在华国只待了十天左右,就启程去了下一站。

送走马特后,林知言有些不放心远在沪市的赵哥,就亲自去了一趟。

上交所如今坐落于北外滩浦江饭店的孔雀厅,这里此时人潮异常拥挤,人声鼎沸。

光是排队的人就排出了好几百米,显然都是被不断上涨的股票吸引而来的。

林知言走在外滩的路上,就听到街头的老头老太太张口闭口谈的都是股票指数什么的,这场面看起来多少有些荒诞。

全民炒股倒不至于,可像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大多数市民都对股票热情满满。

要是跟人交谈的时候不说上两句股票,那绝对显得自己落伍了。

林知言看着人头攒动的交易大厅,并没有去里头找人,而是按照赵哥在先前电话里说的旅馆地址找了过去。

本以为赵哥这会儿应该在交易大厅那边,哪知道林知言找过去后,却发现赵哥人正在旅馆里睡的天昏地暗。

之前为了帮家里的亲戚买股票,赵哥可是连续排了一天半的队伍,才算排到。

股票买到手后,他就再也撑不住,回到旅馆连饭都没吃就直接躺下了。

赵哥这一觉睡了七八个小时,等醒过来看到林知言,就迫不及待的拉着他,眉飞色舞的跟他说起了自己这段时间的经历。

起初交易所刚开业的时候,因为涨跌幅限制,除了相关机构,个人购买股票的还不是特别多。

他照着林知言的交代,倒是趁机买下不少。

可涨跌幅限制没过多久就被取消了,股票价格就此一飞冲天,一发不可收拾。

发现其中有利可图,被吸引来的个人就越来越多。

再加上报纸上也在炒作,更多的人被吸引过来,以致现在一股难求。

得知赵哥这回帮亲戚买的股票,要比他们最初买的价格高出好几倍,林知言就劝他适可而止。

现在股指已经涨到了快五百点,接下来一年虽然还会继续上涨,可最多涨到一千多点就会出现暴跌。

他要是再高价去买,就算在最高点抛出,获利也不会很多。

而且到时候那些亲戚能不能止住贪婪,同意他抛出,都是个未知数。

一旦亏了,对他就是个大麻烦。

赵哥这时候也有些后悔,他当时也是发现这个特别赚钱,在碰到亲戚的时候没忍住大嘴巴说了出来。

那亲戚听他说买股票不到两个月,就翻了好几番,当即就心动了。

二话不说跑回家,将钱取了一部分给他,托他帮忙也买一些。

赵哥先前听过林知言的分析,觉得反正还会继续上涨,现在买肯定不会吃亏,就把这活儿接了下来。

哪知道那亲戚也是个大嘴巴,在他帮忙买了股票,只两天就涨了不少后,又去跟其他亲戚说。

这下子可好,家里不少亲戚都闻讯找了过来,要让他带着大家一起发大财。

都是亲戚,赵哥不好推辞,就只能硬着头皮接下。

愣是排了很久的队,把自己累的半死,才以一个高价抢到一些股票。

有了这回的教训,就算林知言不说,赵哥也不会再帮亲戚买了。

在林知言学习金融知识的时候,他没事也看过一些,知道上交所这几支股票不是正常情况。

而且这不断上涨的股价,也让他心里忍不住发虚。

生怕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出现林知言预测的股价暴跌的情况。

真要不走运,刚买下来就开始暴跌,他可怎么跟亲戚们交代?

赵哥越想就越后悔,后悔自己不该因为不好意思拒绝,怕得罪亲戚就接下这个活儿。

林知言见赵哥确实已经把自己的话听了进去,这才放心。

不过距离股价开始暴跌还要一段时间,倒也不用太过担心。

等股价涨到一定程度,林知言自会通知他尽快抛出。

赚到的钱,刚好可以用来买认购证。

知道林知言脑瓜子比自己聪明的多,赵哥哪怕比林知言还要大十好几岁,却也不会自作主张。

这年的年底,上交所传来要推出认购证的消息。

早已经回到首都的林知言就通过电话,交代赵哥将手上的股票全都抛出去,然后换成认购证。

赵哥虽然还不清楚认购证的价值,已经赚了不少钱的他,还是听话的把手上的股票都卖了出去。

这时候市场上依旧有很多人在求购股票,赵哥这边刚挂出去,就立马被人买走。

旁边的一位股民见了赵哥的操作,还认为他傻。

股票明明还在高涨,他居然卖了,不是傻是什么。

“反正已经赚了不少,人总不能太贪心,股市还是很有风险的,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跌了,老哥心里也要有数才是。”

在股民老哥劝他的时候,赵哥也劝了句,谁知却遭了对方的白眼。

“打从股市开市到现在,这八只股票就一直在涨,国外的股票市场是什么情况咱不知道,可咱们国家自有国情,这股票肯定还能继续涨,咱可舍不得卖。”

阻止人发财,是要遭天打雷劈的。

股民老哥懒得搭理赵哥,转身就走。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s23us.co 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2.s23us.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