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向着在场的重臣虚作一揖,以示看重之心。

“在座列位,均是我大明的股肱之臣,也都决定坚守京师的中流砥柱。”

“本王自认为才疏学浅、德薄恩寡,还望列位鼎力相助,我们一起共渡当下之难关!”

见到朱祁钰如此自降身份,重臣们又哪里敢托大?

他们都是连忙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对着朱祁钰弯腰作礼。

朱祁锐见状,趁机向着他的二哥进献了一个收买人心的法子。

“内阁首辅曹鼐、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已然在土木堡身死殉国。”

“如今内阁缺了首辅,兵部、户部也缺了尚书。”

“还望监国大人,指定人选来接掌内阁、兵部和户部。唯有如此,国家大事才不会被耽搁!”

朱祁锐说完后,更是向着朱祁钰弯腰行礼,然而他的眼睛,却是瞟向了一旁的于谦和陈循。

于谦,是兵部的左侍郎。在古人以左为尊的年代,于谦的左侍郎,位在右侍郎之上。

而且在兵部尚书邝埜陪着朱祁镇御驾亲征之时,以及邝埜身死之后,也都是于谦在主导兵部的事务。

内阁之中,如今残留的大学士是以陈循的资历最深。

还有就是,陈循身上也是有着户部侍郎的身份。

朱祁钰不是傻子,在他三弟朱祁锐这么明显的暗示之下,他自然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才是最合适不过的。

“于谦、陈循听令。”

“本王令于谦掌管兵部事务,晋升为兵部尚书之职。”

“本王以陈循,进位内阁首辅大学士、户部尚书。”

“你们二位,当加以勉励。助本王和我大明,度过这眼前的风雨飘摇之时。”

于谦和陈循连忙起身后,向着朱祁钰拜服。

“为大明计,万死不辞!”

“我等当尽心竭力,以报郕王!”

朱祁钰又是离开座位,亲自上前扶起了于谦和陈循。同时,他也微笑着拍了拍他们的手臂。

有了朱祁锐的抛砖引玉在前,朱祁钰更是来了个一不做二不休。

“内阁学士、工部侍郎高谷,性格淑均、可堪大用。”

“本王有心让你接管工部,以代替现在年老的工部尚书,为国家管着工部。”

“论资排辈,高谷也当进位为内阁次辅。”

“也不知道,高卿可还愿意否?”

朱祁钰更是走到高谷的身边,向着他投去了热诚的眼色。

面对内阁次|天才一秒记住 言情小说 s23us.c o m辅、工部尚书的殊荣,高谷已然动心,他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臣唯有肝脑涂地,以报郕王厚恩!”

高谷起身,向着朱祁钰跪拜。

朱祁锐发现了一个小细节。

重臣之中,大多数说的是报答朱祁钰的恩典,而不是说大明和朱祁镇。

这也就是说,朱祁钰在重臣们的心中,此刻重臣已经以他为核心,他已经隐隐被视为大明新主人的不二选择!

朱祁锐见到自己的计策,得以显示出了成绩,他决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这次土木堡之败,为国捐躯者不少,实在是令人扼腕长叹!”

“监国当设立灵坛,以祭祀国之忠臣。”

“对于殉国的臣子和将士们,也该给与他们应该享受的待遇。”

“至于这些忠臣之后,该继承爵位、官职,我大明也当毫不吝啬!”

朱祁锐这话,内里的意识是通过祭祀亡魂和优待活者,来达到收买人心的目的。

只不过朱祁钰也有着他自己的想法,所以他有些犹豫不决。

“本王原本是想在击退蒙古贼人的进攻后,再行颁布旨意,来告慰天下的。”

“本王公布大臣阵亡名单,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

“首先,是不想噩耗打击天下的军民士气。”

“其次,本王还是还抱有希望,不愿意相信这些忠臣已经永远的离开了。”

“最后,现在还不知道哪些是生,哪些是死。万一搞错后,又有人生还。这不就是贻笑大方吗?”

朱祁锐拱手:“朝廷威仪忽然重要,可是如今激励臣民人心,更加的重要!”

朱祁钰向着他三弟投去感谢的眼神,他想通了。

“土木堡一战,过去已经一段时间了。对于朝廷来说,是时候该做出一个总结了。”

朱祁钰看向一旁的老臣王直,他说:“吏部掌百官,可有了这次阵亡名单?”

王直长叹一声,向着众人说出了他所掌握的情况。

武将方面: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恭顺侯吴克忠,泰宁侯陈瀛,驸马都尉井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护卫将军樊忠,都督梁成、王贵……

文臣方面:内阁首辅曹鼐,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侍读学士张益,刑部侍郎丁铉,工部右侍郎王永和,右副都御史邓棨,翰林院侍读学士张益,通政司左通政龚全安,太常寺少卿黄养正……

整整六十六名文臣武将,他们的名字出现在了阵亡名册之中!

听着长长的阵亡名单,众人都是就觉得心中一痛,忍不住就要掉下眼泪。

这些可都是文武大臣,可都是天下的精英!

随着他们得去世,京师之中人才为之一空,明朝的中枢运行也是严重被迟滞!

在众人看来,阵亡大臣中,最可惜的是名将张辅。

张辅,永乐名将、身经百战。

安南就是张辅带着人马,为大明征战沙场后,重新打下来的。

这也是安南经过数百年后的,又一次回归华夏统治序列。

而且,这也是安南最后一次纳入华夏的统治。

朱祁锐,也是叹息。

初期的明朝,那可是崇尚铁血的。

明军的战力,十分强悍。

太祖朱元璋,基本上就是把四周按在地上摩擦了一遍。

徐达、蓝玉,几次深入大漠,打得北元几次迁移他们的汗庭。

幽燕、辽东、西域等汉唐故地,也在明军的浴血奋战下,重新回到了华夏手中。

太宗朱棣,更狠。

他几次御驾亲征,打得蒙古人怂了、怕了,也收复了安南之地。

除了陆地上称雄,海战明军更是傲视古今。

永乐时期,更是数次下西洋,所到之地都是臣服在了大明的脚下。

然而土木堡一战后,明朝前期培养的精锐名将损失殆尽。

京军主力三大营,也灰飞烟灭。

这可是几代帝王,苦心积攒的家业啊!

这可是无数的天下精髓和民脂民膏啊!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s23us.co 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2.s23us.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