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塘”村,说来有一个传奇故事。传说很早以前有位陈姓员外他在凤凰山脚下买下一片平整的土地能栽种水稻,遗憾的是缺少水源,即使栽下去一个月不下雨稻便就干死了。人们把这种田叫“靠天田”,栽稻十年九不收,最多只能种些五谷杂粮,收入甚微。

员外常为此纳闷犯愁。他多次实地考察发现美丽的凤凰山脚下有一股清澈的山泉潺潺地流过,而下面没有储水库把它拦截住,让它白白地淌走了。

为了改良这片土地,员外叫他的佃农们在下方挖掘储水库。每年入冬便挖,也不知挖了多少年挖成一个塘,并筑了一条高高的塘堤拦住了那山泉。挖掘的土运往数十米的地方堆积起来便成了一个墩。

后来发大水灌满了塘,形成一片水域。从此栽稻不缺水了,给员外带来很大的收入。

以后该塘满满的水,微波荡漾、水草茂盛,引来了很多白鹤鸟在塘里觅食、繁衍。久而久之,人们就叫它“白鹤塘”;挖掘的土堆积的墩叫:“白鹤塘墩”。

员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天生不聪明,读书读不进,先生叫他朽木不可雕也。但是他身体健康,壮实得如一头牛,是块种田的料子。于是分家时员外把这片田地分给了老大。

老大在“白鹤溏墩”旁盖起了房子种这片田地。也不知种了多少年,他的子子孙孙化成一个村,这村便叫“白鹤塘”。“白鹤塘墩”叫起来坳口,后来人们便叫它“大墩头”。这就是村名的来历,以后陈氏家族一直在此繁衍生息。

该墩坐落在村中偏东侧。高高的,圆圆的,形如一只大馒头。鸡鹅鸭上不去,很干净。没有栽树,光秃秃的,长满了一层厚厚的牛皮草,绿油油的、软绵绵的。夏天晚上没有蚊虫,不管是东南风或西北风都从这里吹过。随着缕缕的风带来一阵清爽宜人的香气,使人陶醉。登高望远,心旷神怡,留恋忘返。因此大墩头是村民们纳凉的好去处。每年农历五月至八月,当夕阳西沉,夜幕降临之际,人们便三五成群地来此乘凉。有的携带一片垫子或布块往草地一铺,侧身而卧,惬意地闭目养神,随着鼾声去了梦乡;也有人躺在草地上眺望夜空,在那满天闪烁的繁星里寻找牛郎星和织女星,追述牛郎织女的故事;或者逍遥地唱起那顺口溜:梭梭星,扁担星,离开扁担十粒星------”

来的人多了便聚在一起天南地北的闲聊、说笑话、讲故事、猜谜语、谈恋说爱,或拉家常:谁家娶了个好媳妇、谁家添了个胖孙子等等,各种奇闻|天才一秒记住 言情小说 s23us.c o m趣事都可以在此听到;也有放牛郎躺着愉快地唱山歌,什么“十二月望郎”、“孟姜女寻夫”等等,唱得津津有味,歌声嘹亮;也有些孩子捉迷藏,互相追逐,累得呼哧呼哧直吹粗气;稍微安分一点的则昂着头听大人讲那些神奇而有趣的故事。若讲到聊斋那样的鬼呀、怪呀,直听得毛骨悚然,没有大人送,他们是不敢回家的。

大墩头西边山脚下有一块大草坪,长着绿油油的牛皮草。曾在这里放过电影、演过皮影子戏、木偶戏;也来过说打鼓书的、卖梨膏糖的、耍猴的、玩把戏的。这里是白鹤塘村的天然娱乐中心,一块风水宝地。近年来大队里有什么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白鹤塘素来是个穷困村,经济一直搞不上去,村民生活水平提不高,这成了王光勤的心结。他和这里人有缘,人在东夏心却日夜牵挂着白鹤塘,总想放弃自己的幸福生活回村和大家一起改变这落后面貌。

现在他回来一年多了还是找不到致富路。最近通过积肥、吃半夜餐、挑脚等事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些只能隔靴搔痒,根本不能解决穷困问题。没有肥料靠捡鸡屎哪不行?“靠天田”没有水栽稻也不行;贩卖毛竹赚钱更不行。这些都是老牛拖破车,蜗牛行动改变不了穷困面貌。一天,他向大队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要彻底改变穷困,必须改变生产模式,实行新的产业化。”

大队长说:“王光勤你的想法很对,我来发动群众讨论。”他特地在大墩头草坪举行群众大会,发动群众听取王光勤的改革方法。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s23us.co 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2.s23us.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