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勤夫妻俩毅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东夏和他们多年经营的商店,1959年底又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白鹤塘老屋,重新操起农具干那辛苦的老本行--种田。他们带着一颗红心来,决心和大家同甘共苦,混出个名堂来。

那天来到干妈家里,老奶奶非常高兴,说:“儿呀,回来吧,回来好,哪里都是穿衣吃饭。你们弟兄俩在一起也互相有个照顾和帮衬,正好把我老人养老送终。”

竹林麻利地说:“干妈能活百岁,我门来陪伴你度过幸福的晚年。”夫妻俩的四只手紧紧握着老人的手,足以使老人嬉笑言开。接过来儿媳们送给的礼物更是激动万分,热泪盈眶。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子女的孝道、顺心。

光满说:“你们在东下开店好好的为何要回来?”

“我看到你们这些亲人如此贫困,想来帮点儿忙呗,看看能不能找到改善生活的办法,让大伙过上好日子。”

“你这是胡闹!真是菩萨心肠是吧?农村里的酸甜苦辣还没有吃够?有福不享非要来吃苦受罪!我们穷山沟里的人穷了一辈子,也没有指望翻身呀,就凭你能改变穷面貌?”

“你记得吧?我俩结拜兄弟时曾表了决心: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今天不能食言呀?”

“亏你还记在心上。好好好,看你有多大能耐使全村人,脱贫致富!”

“光满哥呀,我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说是来帮助脱贫致富,既没有钱又无能力。只能和大家共同找找原因,想想办法,找出生财之路,我要你们过得比我好。特别地要报答老村长,那年涛涛被绑架是他帮忙解了困。”

“哎哟!老村长已不在人世了,报个屁吧。”

“哎哟,我们还是来迟了。大哥,那么带我们去他上坟一拜,以表哀思。”

王光满带他们去了老村长坟地。在坟碑前夫妻俩双双跪下,放下三只碟子,摆上苹果、桔子和糕点。拿出酒瓶满满倒两杯酒,王光勤高高举杯敬老村长酒,恭敬地说:“老村长,你的大恩大德未报,你却撒手人寰,对不住了。当年你全力以赴发动全村人借钱、募捐救王涛,我们铭记在心,永不忘怀。并嘱咐王涛年年给你上坟烧纸,以报大恩。”他们磕头烧纸表现了极大的哀思。

紧接着兄弟俩去拜见新村支书村,支书热烈欢迎,说:”王光勤,你回来好,我们这里土地多的是,就是缺少劳动力。你的老屋还能住人吗?”

“我们自己修修,能住人,不费你们操心了。”

“那就好,缺什么尽管提出来我们帮助你解决。”

“有|天才一秒记住 言情小说 s23us.c o m你这句话我们放心了,告辞。”

他们的茅草房成了光满的杂物间。多年不住人,长期失修,屋顶的茅草烂得一塌糊涂,开了一个个小天窗,外面下雨室内也下雨;内墙斑驳陆离,长了一层黑霉;砌的一方土坯墙倒塌了,碎土坯堆得乱七八糟;屋内地面坑坑洼洼的,泥泞潮湿,充满了霉腥味。要想重新住人,必须大修才行。

夫妻俩进了屋,呆呆地站着,触景伤情,自然想起辛辛苦苦盖的一颗印的新房子,无辜地被该死的日寇烧了!多年来已消逝的伤痛和怨恨,重新涌上心田,暗自落泪。时乖命蹇,别提它啦!今天必须面对现实,重新修补住人。

光阴似箭,转瞬十多年过去了,王光满哥哥一家一点儿起色也没有。夫妻俩累死累活,也只能勉强糊糊嘴巴。要说变化,唯有奶奶的额头上深深地添了几道皱纹,棉袄上多了几块补丁。三间小房子还是它,西边一间是两人的房间,东边一间半截灶屋,半截是老人和她孙子的房间,来客仍然无处开单。在这修房期间王光勤夫妻俩还只能暂住野猪棚里。

还好,因为年年插山芋,要看守野猪,棚子没有拆,这倒给王光勤夫妻留了一条后路。他们这次再住野猪棚,算来是“三顾茅庐了”,第一次初来白鹤塘,进了野猪棚;第二次是鬼子烧了房子,无处住,进了野猪棚;今天是第三次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s23us.co 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2.s23us.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