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时空通道?”

严嗣同看着杜恪的新论文,摩挲着自己的下巴,认真的阅读起来,论文并不长也就六千字左右,然而内容却着实吸引人。说起来量子时空通道这个概念,很早就有人提出来,只是大部分人都是从量子力学的纠缠效应上来阐述。唯独这一次,杜恪竟然为量子时空通道建模了。

模型与理论推测,是简然不同的两个阶段。

“是这样么?”严嗣同一边看论文,一边在脑海中进行验证,因为这篇论文并没有准确的数据,大部分都是杜恪基于自己观察之上的推导,所以很容易看得懂,并进行带入,“似乎没有疏漏的地方,如果真的是这样的模型结构,从道理上来说,是可以讲得通的。”

匆匆看完一遍论文后,严嗣同又开始看第二遍,越看越觉得这一篇论文所描述的量子时空通道,模型相当的经典,有一种拨云见日的醍醐灌顶之感。

所以他是把论文翻来覆去的看,边看边做笔记,自己去比较,然后体会其中的奥秘。

这一折腾就花费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

直到中午时候助手喊他去吃饭,他才把脑袋从论文上挪开,一双眼睛瞪得老大:“杜总编来了没有?”实在有太多的疑惑不解与感想需要倾吐。

“还没有呢,严编。”

“杜总编来了立刻通知我!”

“好的。”

严嗣同本来想要直接打电话给杜恪的|天才一秒记住 言情小说 s23us.c o m,但是一想到电话接通的肯定是助理,而且,电话里也讲不清楚,干脆等杜恪亲自赶来《未来》编辑部再说。

与此同时。

在隔壁的《生命》编辑部,几位负责审稿的编辑,也拿到了杜恪的另一篇论文,并开始审核起来。按照杜恪的要求,编辑同样可以投稿,并且交给其他编辑负责初审,所以即便是杜恪的论文,一样需要走这套流程。

“四链结构的DNA模型?”编辑看完之后,觉得有点意思,但是具体有意思在哪里他也说不清楚但是考虑到这是杜恪论文,便直接通过。

几名编辑基本都是这个态度虽说要严格审稿但是有些事情没法说清楚。

杜恪的论文,即便是再自以为是的编辑也不敢轻易毙掉。哪怕写得乱七八糟,编辑们也只会认为是自己才疏学浅看不懂写得什么。

就这样这篇论文顺利进入计算机库,然后从普通编审委员会中抽取合适的审稿人,向对方发送了过去。

到了这一阶段,论文就成为不署名的存在需要检验论文质量而不是论文名气了。不过至少有一点依然是避不过去的,那就是编辑在投送同行审议时,选择了加急。加急就意味着这篇论文要么质量很高,要么就是名气极大,基本上遇到这样的加急论文审稿人都是要认真审稿的。

与《未来》期刊的普通编审委员会大多不是院士不同,《生命》期刊因为辅助医学院的存在有一个庞大的院士审稿人团队。

好几位研究DNA领域的院士,迅速收到了这篇《关于四条链结构的DNA猜想与外星碳基生命推演》论文。